English

杰出的语言学家——丁声树

2000-05-16 来源:生活时报 韩敬体 我有话说

丁声树,号梧梓,生于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8年转入本科中国文学系,1932年毕业。毕业后由北大教授推荐进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理员、编辑员、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1944年至1948年赴美国考察,兼任美国哈佛大学远东语言部研究员、耶鲁大学语言所研究员。1950年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1977年5月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他是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在语言研究所曾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方言研究组组长,《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词典编辑室主任、主编等职务。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至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丁声树是我国汉语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以博古通今而著称,他在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等各个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的学术生涯就是从训诂学入手的。三四十年代,他基本上是致力于古汉语中典型字词的研究,发表过十多篇论文。这些论文,通过个别字词用法研究,对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概括而深刻的阐述。古今结合,融会贯通,以新颖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开创了训诂学研究的一代新风。

1934年1月,丁声树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释否定词“弗”“不”》。“弗”和“不”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其用法早已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如东汉时的何休、清代的段玉裁都解释过它们,认为二者有区别,但又说不清楚,只是从语气上说它们有深浅重轻曲直之分,令人难以捉摸。丁声树详尽地收集先秦典籍《诗经》、《易经》、《礼记》、《左传》、《国语》、《墨子》、《论语》《孟子》等中的“弗”“不”二字的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充分地论证了这两个同义否定词之间的区别,结论是“弗”是一个含有“代名词宾语”的否定词,略与“不之”二字相当,而“不”则只是一个单纯的否定词。这篇论文资料丰富,论证科学而严密,见解新颖精辟,发表后使整个学术界大为震动,丁声树也因此一举成名,当时他还不满26岁。

1936年他发表的《诗经“式”字说》,对《诗经》中“式”的用法进行深入研究,推翻了前人将《诗经》中的“式”解释为“用”或无义助词的说法。认为在《诗经》中“式”每与“无”对言,为劝令之词,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应”或“当”。这篇文章抽绎全部《诗经》,反复推求,其研究方法和崭新结论,又一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38年他写成《诗卷耳“采采”说》一文,考证全部《诗经》“采采”叠字的用法,旁及先秦群经诸子叠字用法,认为“三百篇中,外动词不用叠字,凡叠字之在名词上者尽为形容词,则《卷耳》《》之‘采采’,其义自当为众盛之貌,不得训为采取。”就是说,《诗经》中的“采采”义为“众盛之貌”,是形容词重叠,不能解释为“采采而不已”的动词重叠,推翻了毛氏诗传、韩诗章句及郑玄注经的传统权威说法。他还进一步探究出先秦时代只有形容词、不及物动词的重叠用法,还没有出现及物动词重叠用法的普遍原则。论文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结论可信,令人大开眼界。丁声树的训诂研究,对古代汉语一字一词的考订,成绩十分显著。正像吕叔湘所说,丁声树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占有材料又善于驾驭材料。“论证周密而又条理分明”。他对前人的说法多有推翻或补正,有不少新的发现、新的解说。在现代训诂学和古代汉语研究领域,丁声树独具慧眼,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中国音韵学界,丁声树是公认的权威,在音韵研究中建树颇多。早在他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释否定词“弗”“不”》时,就曾对“弗、不、否”的语音演变问题跟音韵学名家李方桂进行过讨论,有极为精辟的见解。最能代表丁声树音韵学成就的,当推1957年和1958年他与李荣合作的《汉语音韵讲义》(李荣作图)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李荣参订)两本著作。《汉语音韵讲义》对掌握《广韵》音系及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很有用途,成为高等学校重要的音韵教学参考书。《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是重要的工具书。

丁声树担任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组组长多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在方言调查与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丁声树作了《汉语方言调查》的报告(与李荣合作),略述现代汉语方言状况和过去的调查工作,对以后的调查研究计划提出可行的建议,强调“不仅要调查语音情况,还要重视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这些建议一般都为会议决议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指示采纳,对全国汉语方言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9年起,丁声树的业务工作逐渐转向词典,审看《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的部分条目。1961年他调到词典编辑室,主持《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编辑定稿工作。从此,他把全部身心都献给词典事业。流行极广的《现汉》与丁声树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

丁声树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治学精神,为不少知名学者所称道。丁声树学术创作的十分突出的特点是严谨。吕叔湘说他“悬格太高,要能颠朴不破才肯拿出来”;季羡林说“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千锤百炼的产品,达到很高的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